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重要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不但规模大、数字化程度低,而且是一个高消耗、高排放的行业。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出台,依靠规模驱动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此时,推动实现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恰逢其时。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与施工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及物联网迅猛发展,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要坚持做好“变”字文章。
企业要“求变”
企业“求变”是为了发展,而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两者相互依存,有机统一。但建筑业长期以来的发展模式、传统作业方式已经落后时代要求,造成企业不堪重负,企业主动“求变”赋能建筑业数字化正是牢牢扣准了“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找准了加快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平衡点,打开了发展新局面。
以浙江省为例,这里涌现许多先进的建筑业企业是因为这些企业主动“求变”,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建筑业深度融合,通过构建符合企业管理特色的项目管理体系,形成“项目—企业—集团”三层架构的生产运营大数据平台,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
从建筑业新发展理念不难看出,“高质量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主动“求变”数字化转型升级则是助推建筑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
思维要“转变”
在数字化转型升级中,思维“转变”是企业转型的驱动力,要坚持思维“转变”与企业转型并行。
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高度重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对工程建造的变革性影响。
坚持思维“转变”就是要树立起数字化助力转型升级的新思维新理念。要深刻领会“思维转变”是企业转型的核心力量,只有打破思维定式才能有助于推动企业的战略转型和组织、管理模式转变。
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一把手要转变思维,增强战略意识,狠抓企业转型,让思维“转变”与企业转型两者相互贯通、相互促进。
浙江省已经有部分企业走在了前面,这些企业转变思维,从体制机制层面加快改革创新,通过成立数字化部、数字化中心等方式,把数字化与企业的战略和管理充分融合、相互支撑,丰富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手段,提供与客户新需求相适应的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持续用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而数字化带来的良好效益也推动了更多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思维转变促进企业转型,体制机制层面创新使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有了重要保障,从而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政府要“适变”
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政府管理部门要适应变化,发挥主导作用。
目前,建筑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可参考、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甚至是“自己趟出一条路来”,这使得许多建筑业企业畏缩不前,感觉困难重重,不知从何处做起。
首先,政府管理部门要推出数字化转型升级标杆企业,可以发挥优秀企业改革创新的示范效应,对数字化转型升级发挥“鲶鱼效应”带活一大批企业,提升建筑业整体数字化应用水平。
其次,数字化转型作为“十四五”期间国有企业改革转型的重要任务,政府管理部门要改变现有的主要集中在对经营利润等各项经济指标的考核上,要用好政绩考核的指挥棒,侧重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奖惩机制等方面,激发企业的活力,对建筑业数字化的未来发展意义深远。
员工要“应变”
企业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要做到科学“应变”,在数字化转型升级中有所作为。
企业高层等主要管理人员要科学“应变”、有所作为,通过调研、学习等方式,提高自身对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技术理论的掌握。
针对普通管理层人员,通过轮岗、交流等方式提高综合能力,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基础。
成功企业经验告诉我们,科学“应变”是奠定管理人员有所作为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薪酬要“改变”
浙江省引进许多高学历管理岗位员工在主流建筑业企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薪酬相比其他行业并未处于竞争性优势水平,而且租房等日常开支差不多要花费一半以上收入,由于生活捉襟见肘,企业高学历管理岗位员工流失率较大。
因此,要加快改变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起到主力军作用的管理岗位员工不合理的薪酬体系,完善管理岗位员工的激励机制,构建适应管理人员“创新创业”的薪酬体系,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持续推进与落地实施提供有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