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强调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年初,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北大演讲时表示,新质生产力大致由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这三个“新”构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制造,以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新服务以及以全球化和数字化为代表的新业态形成的聚合体就是新质生产力。
建筑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同样要围绕这三“新”来思考。
一是新型建造方式。发展装配化,要实现结构—机电—装饰装修全装配化,进而实现建筑产业工业化、标准化、部品化、模块化、智能化,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造“好房子”,从而更好更省更快,再进而实现装配化+:+供应链、+数字孪生、+AI(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双碳。不但新建建筑全装配化,而且既有建筑装饰装修也要装配化。这不但是新质产业链,而且是新质供应链。
二是新型服务业。建筑产业以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新服务重点十分突出,如市场模式创新的EPC(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以及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通过优化设计、节省投资、缩短工期,实现项目更好更省更快建设,为国家、为业主创造价值,也为供给侧自身创造价值并且形成新的更高核心能力;如新型全过程咨询服务业,数字技术包括项目级BIM(建筑信息模型)、企业级ERP(企业资源计划)、城市级CIM(城市信息模型)服务业以及BIM或CIM+等。
三是新型业态。建筑产业供给侧新型业态要突出关注投—建—营一体化,关注城市更新、装配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建筑产业“双碳”(建筑运行减碳和建造减碳),还要关注“双循环”特别是“一带一路”走出去项目的新开拓。
根据以上,提出五方面建议:
一要研究建筑产业劳动力红利转移与绿色化转型。转型的关键是装配化+,是全装配化(即结构—机电—装饰装修全装配化),从而实现工业化、标准化、部品化、模块化、智能化,实现+EPC、+BIM、+超低能耗,最终实现+AI,这才是绿色化发展的逻辑主脉,突破瓶颈的关键在于城市级政府的真正落实。
二要研究建筑产业市场模式变革与EPC、PPP。《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建筑市场模式必须改革,加快推行EPC,通过优化设计、节省投资、缩短工期,实现更好更省更快建设,确保公共投资项目不超概算、不超工期、避免腐败。与此同时,发改等部门积极推动的PPP项目改革,是“让会当乙方的人来当甲方”,一定会追求优化设计、节省投资、缩短工期。
三要研究建筑产业的低碳化变革。解决建筑产业实现“双碳”战略中的深层次问题,突出在重视碳达峰与建筑(运行)碳排放增量的关系,突出在重视碳中和与建造碳排放减量的关系。《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要持续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加快推进超低能耗建筑等的规模化发展。
四要研究建筑产业系统性数字化转型。首先是强调系统性数字化,实现项目级BIM、企业级ERP、产业级DRP(数据资源规划)、城市级CIM。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方面已经取得突破性成果。目前,BIM自主引擎、自主平台已经有若干个解决方案,ERP有了自主可控解决方案,CIM也有了若干个自主可控的底座解决方案。其次是强调从BIM到CIM,要实现CIM+,一定要把握好CIM与BIM的关系,没有BIM,就没有CIM。但BIM不等于CIM,BIM是基础,但不是全部。因此,现在各城市要明确未来已来,一定要有CIM,要用CIM指导BIM,BIM来适应CIM;要运用自主可控底座解决方案,自主可控解决方案要能够承载城市的各类监管和服务系统;CIM要从园区级向区级进而向城市级发展。建筑产业是数字产业化的巨大场景,场景至关重要。
在此,我想特别突出两点:一是建筑产业要在工程建设领域数据资产要素化、数据资产入表方面率先破题。以项目BIM为例,它是把纸面设计图纸变成数据资产,可以实现设计、施工共同建模,指导运维,投—建—营数字化全面打通。建造过程中,BIM可以提前解决大量的错漏碰撞问题,节省返工成本和工期。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供应链、数字孪生、AI、区块链、元宇宙等,实现工程建设全面系统性数字化。从自主引擎BIM和自主三维图形平台到城市级自主可控CIM底座,对我们整个国家潜在的巨大价值,更是不可估量。如果说纸面设计图纸作为设计成果,占工程造价的约5%,那么项目数据资产应该占百分之几?这是一个重大课题,必须破题。在工程建设领域,不但涉及每年新开工的约27万项工程(约31万多亿元总产值),而且还涉及500万到700万项既有工程项目(涉及几百万亿元甚至上千万亿元总资产),都要解决数据资产入表问题,是几千亿元甚至几万亿元的数据资产的重大问题。
二是关于AI大模型。现在是AI大模型的“百模大战”“千模大战”阶段,但集中围绕的是通用大模型0到1问题,解决大模型的算力算法。中国也在奋力追赶,对此,我们一些头部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核心技术团队要关注、要研究,只要通用大模型竞争到一定程度,一定会有若干成熟的通用AI模型出现,这个时候产业场景就至关重要了。要抢抓这一重要发展先机,就是从1到N的问题,在通用大模型基础上深入研发产业大模型,如设计AI大模型、全过程咨询AI大模型、全装配化+AI大模型、EPC项目管理AI大模型、投—建—营管理AI大模型、双碳AI大模型等,要谋篇布局,哪些以本企业为主,哪些则重点参与。
五要研究建筑产业新动能转换与业态变革。新动能包括城市更新,PPP、EPC新的核心竞争力,投—建—营一体化和双循环,以及装配化+、“双碳”和数字化转型。要深化1+1+N模式,其中,两个“1”为既有公共投资和社会资本投资的传统基建方式;“N”为新动能带动的建筑产业增量。
我们要以大格局、大思维思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背景下的大战略,推动转型升级与新动能转换,真正实现建筑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