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深做实人民调解 营造建筑业良好发展环境

发布: 2021-03-10 浏览:

近年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频发。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就建设领域合同效力、各方之间权利义务的公平分配、施工安全等问题进行了细化与完善,其中关于签约及履约的相关规定、关于工程合同条文的调整等,给建筑业带来重大影响。

《民法典》的施行,让建筑业同仁意识到了加强法务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对行业协会发挥职能作用,“为企业的诉求服务、为企业的需求服务、为企业的追求服务”,做好“纠纷调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在助推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学好、用好《民法典》,做好依法维权,加强项目风险管理,有效避免、减少工程项目中相关纠纷的同时,积极发挥协会优势,开展人民调解,成为建设工程中因合同执行而产生矛盾和问题的调解“中枢”。

开展人民调解 服务行业发展

施工合同纠纷调解,事关各方利益,为各方排忧解难,关系行业的和谐、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解决矛盾纠纷,走司法和仲裁之路,繁琐、耗时,成本高,而人民调解,省时、省力、省钱。

为做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调解工作,联合会以人民调解的方式及时处理经济纠纷,妥善化解矛盾问题,促进建设行业健康和谐发展。联合会以北京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委会”)为依托,发布《北京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工作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印制北京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人民调解文件手册,免费发送给建筑业企业参考学习。

为了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水平和法律风险防范能力,2015年,联合会与北京市律师协会建设工程法律专业委员会联合编印了《北京市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南》。2018年,联合会对《实施细则》作重要修订,并开展广泛宣传和重点培训。同年6月,联合会与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签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此举标志着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和西城区人民法院在服务社会、服务企业、营造和维护良好的营商环境方面正式展开合作。

今年,随着《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的施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根据国务院要求开展有关规章的立改废工作,联合会也将《实施细则》的修订工作提上日程。

学好用好《民法典》 持续发挥联合会优势

联合会开展的人民调解工作,得到了西城区人民法院“司法保障”的支持。联合会以专业资源优势为西城区人民法院提供诉前、诉中的专业支持,积极发挥“专家辅助人”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展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人民调解工作,联合会将继续学好用好《民法典》,持续发挥协会优势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丰厚的资源优势和社会影响,携手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司法局及西城区人民法院,向建筑业企业宣传《民法典》。作为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认的“北京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之一,联合会具有“协调、服务、管理”的职能,基本涵盖了建设领域的各个方面,为持续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了“坚强后盾”。

二是坚持以不收取调解双方任何费用为原则,以《民法典》为纲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为依托,人民调解所需经费,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三是健全组织工作机构,具备工程建设专业优势,确保调解员均为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类复合型人才和法律专家。熟知行业管理和建筑经济规则,能够从《民法典》中汲取相关专业的法律法规,助力“依法、合规、合理”调解双方的合同纠纷。

四是运用多样的调解形式和方法开展调解活动,当事人自己或委托代理人参加,还可以协商并经调解庭同意后以传真、电子邮件、邮政快件及线上等方式进行调解活动。人民调解活动的地点,可在调委会调解庭、当事人约定的地点或西城区人民法院的调解庭进行。不论何人、何事、何地,联合会均提供相关法律的解读。

五是拥有建筑专业工作机构和法律专业机构鼎力支持。为使调解顺利进展,联合会与有关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造价公司结成同盟,从各方面为人民调解提供多元化的法律支持与援助。对于调解难度大的案件,还会协调北京市仲裁委进行调解、仲裁。

六是加强建设行业调解员队伍的建设,定期举办公益培训,开展《民法典》相关公益培训,并邀请西城区人民法院法官及专业律师授课,旨在提升调解员队伍的业务能力,使人民调解结合《民法典》更务实、更专业、更有效。